8月7日,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参与拍摄的大型工业纪录片《智造中国》在苏州举行首映仪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培根,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负责人蔡俊等出席并共同启动纪录片《智造中国》。
大型工业纪录片《智造中国》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部门共同打造,深度挖掘中国制造业的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和相关前沿科技。摄制组走进汽车、造船、航空、航天、机器人、机床等先进制造业的智能工厂,走近“科技狂人”,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故事,感知中国智造的蜕变和百姓智能生活的升级,立体呈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进程,见证中国制造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生动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图景。
手是人类特有的执行端,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手的使用史。智能制造同样离不开一把好“手”。如今,工业机器人就是人们双手的延伸,它们是粗活细活都能干的全能选手。给超级水利工程做全息体检和局部手术的究竟是何方“圣手”?让我们走进智造中国第叁集《得心应手》一探究竟。
葛洲坝,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2022年迎来它的41岁生日。
转轮是发电机组的“心脏”,水流推动转轮旋转,将尽可能多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正常运行时,转轮表面平滑如瓷,但汹涌的江水带来能量的同时,也带来泥沙猛烈冲击转轮表面,留下凹凸不平的划痕,严重影响转轮的健康。
41岁的葛洲坝,即将迎来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手术”。
靠人工,维修一台水轮机组至少要3周,多修一天就要少发360万度电。这一次,大修的任务交给了机器人。把机器人安装在水轮机转轮室的内壁上,让它在复杂的叶轮间,沿着曲面一边攀爬,一边工作。而且打磨精度要达到微米级,比医生整容还要难。
机器人原位检修大型水轮机组,全世界都没有先例。第一代水轮机组维修机器人表现如何,大家拭目以待。
2小时20分钟,机器人将两块近1平方米的内壁修复完毕。核准显示,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达到0.06毫米,加工表面粗糙度不到1微米,比要求提高了叁倍。
狭小的空间里,机器人犹如飞檐走壁的蜘蛛侠,轻松完成转轮内壁和顶部叶片的维修。一台机器人24小时就能完成10个人一周的维修工作。
2022年5月18日,转轮维修完成,比预计时间提前了30天。智能化解决方案,让葛洲坝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内容来源于“央视财经”)
视频链接:
相关链接: